您的位置:首页>>最新资讯>>万亿降准为流动性刮骨疗毒 去杠杆还在酝酿大动作?http://www.idocking.com

最新资讯

万亿降准为流动性刮骨疗毒 去杠杆还在酝酿大动作?

编辑:竹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625字体:



  [监管此次“不对称”降准,可能另有深意:借助降准摸清银行间真实杠杆情况,为进一步去杠杆做准备,并为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等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释放1.3万亿元资金,为银行提供4000亿元以上流动性,力度“空前”的降准之后,持续推进中的去杠杆,正在酝酿一盘怎样的“大棋”?


  4月25日,央行最新降准措施正式开始实施。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操作,此次降准采取了以降准资金偿还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的方式。根据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1.3万亿元,扣除偿还MLF部分外,净释放资金规模约为4000亿元。


  在央行近年的流动性操作中,这种方式还是第一次出现。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此操作有两方面意图:一方面,降准释放的资金,主要注入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改善中小银行流动性;降准后,银行以自有的长期资金,替换MLF短期资金,改善了银行的流动性结构,可以更为有效地熨平市场波动。


  “央行的流动性工具里,中小银行占比不多。”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中小银行高度依赖同业市场,从大中型银行拆入资金,期限错配严重。正因为此,监管很难摸清银行间的杠杆情况。降准后,中小银行流动性结构改善,有利于监管摸清真实杠杆水平,及时把握市场波动。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此次“不对称”降准,可能另有深意:借助降准摸清银行间真实杠杆情况,是下一步去杠杆政策的前奏。通过改善银行流动性及其结构,为进一步去杠杆做准备,并为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等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


  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在央行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已经暴露无遗。即将于4月25日生效的降准,无疑将为银行的流动性注入解渴的“活水”。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3月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4.44万亿元、130.45万亿元,存贷比已经接近75%;今年一季度,存、贷款余额分别增加5.06万亿元、4.86万亿元,即期存贷比更是达到96%的高点。


  与2017年底相比,今年一季末,存贷比显著上升。去年底,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9.27万亿元、125.61万亿元,存贷比约为74%,低于今年一季末约1个百分点。去年底,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8%、12.7%,而今年一季度存贷款余额则同比分别增8.4%、12.8%,存款增速下降的同时,贷款增速继续超过存款。“表内贷款快速增长,主要是严监管形成的挤出效应,造成非标融资向表内信贷转移。”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今年一季度,贷款增速相对平稳,而社融增速大幅下滑,说明企业的社会融资渠道受到显著抑制。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社会融资存量规模179.93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5.29万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量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逾19%。“影子银行受到抑制,非标融资回表,但受制于负债成本、存款流失,银行表内负债增长缓慢,社融虽然下降,但却没办法用表内存款承接,信贷投放不足。”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说,降准为银行注入表内流动性,利于银行信贷投放。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是所有银行的流动性都紧张,资金压力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刘东亮说,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单一,表内负债增长缓慢,而且资金成本持续抬升,加上去年以来监管不断加强,同业渠道压缩,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要远大于大中型银行。


  “如果说信贷需求旺盛,银行满足不了所以降准,未免有些牵强。”魏伟说,此次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将主要注入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而中小银行感到资金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风险溢价上升,资金收益率却在下降。


  “央行货币、流动性工具,注入的资金增量,主要享受者是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占的份额一直都比较少。”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高层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正是因为如此,降准偿还到期的MLF,对于大行来说,意味着收回流动性。但对中小银行来说,这种方式实际是注入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降准对冲偿还到期的MLF,这在央行的流动性操作中,还是首次出现。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大小银行之间一“收”一“放”微妙之处在于,变化的是流动性结构,而非流动性和资金总量,更不是货币政策转向。


  “从产生的影响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变化在于存量流动性结构有了优化。”魏伟说,降准前后出现的主要变化,是大行与股份制银行流动性边际收缩,而相对更为“缺钱”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流动性边际放宽。


  摸清银行杠杆


  资金利率上行,加上监管强力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负债来源相对单一,长期依靠同业负债的城商行、部分农商行,流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中小银行向央行借钱,一来份额不多,二来成本较高,而且有期限限制,不太敢把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刘东亮说,存款准备金是银行自有资金,而且不存在期限限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时,MLF等流动性工具的成本,要高于央行支付的存准金利率,这种“不对称”降准,有利于中小银行对冲资金成本压力。


  而中小银行获得流动性,其中可能更有监管深意。受负债来源限制,长期以来,同业负债成为城商行、部分农商行解决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每当市场波动,中小银行承受更大压力。


  “中小银行受市场、政策影响更多,流动性承受压力更大。”魏伟说,4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提出,要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而此次降准,可以看做是对不同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节奏把握,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对冲监管与去杠杆的流动性压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暴露。


  “在央行流动性工具里,中小银行占的比例不多,但业务还得做,资金问题也要解决。”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最近五六年来,除了自有负债,为了解决流动性和资金来源,中小银行高度依赖同业市场,从大中型银行拆入资金。


  某城商行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同业负债往往伴随着层层加杠杆,如果单纯通过流动性工具和降准,监管无法清楚识别银行间的杠杆情况。降准之后,中小银行可用自有资金增加,可以降低对同业、杠杆的依赖,其流动性结构会趋向稳定,有利于监管摸清银行间的真实杠杆情况,及时有效把握市场可能出现的流动性波动,并及时采取措施平抑波动。


  刘东亮认为,从去年初的清查“三套利”到年底的资管新规,影子银行受到抑制,同时监管对杠杆情况也掌握得较为清楚。降准释放的资金,不会通过影子银行成为变相加杠杆的工具,是此次降准的重要前提条件。


  继续去杠杆前奏


  “从政策方向上看,防风险仍是主角,货币政策难言宽松。”魏伟说,2018年“两会”结束后,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再度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次提及结构性去杠杆。由此可见,去杠杆仍在路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并无转向宽松的政策前提。


  而2017年以来的金融严监管也并未放松,反而出现了加快推进迹象。“一行两会”格局落定后,央行、银保监会相继表态贯彻严监管,证监会则出台了期货、投行、证券股权管理等规范政策。更重要的是,资管新规正式文件已经中央深改委通过,正式落地指日可待。


  “央行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而是为后续金融严监管政策的继续推出,以及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地做准备,防范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魏伟说,“等于在刮骨疗毒之前,先要打点麻药。”


  既然如此,通过降准向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提供多于以往的流动性,监管的核心意图又指向何处?


  “中小银行的资金并不是非常紧张,主要问题是资产结构不合理。降准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去杠杆提供缓冲。”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长期以来,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问题突出,资产收益甚至倒挂,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更薄弱。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如果不能摸清银行间的杠杆情况,去杠杆继续推进,便不能及时掌控市场波动,会导致风险暴露。作为杠杆拆入的主力,中小银行在降准中获得资金,不仅能让银行间的杠杆变得更清晰,更能及时有效掌握市场情况,对冲市场波动。


  更为重要的是,继续推进降杠杆之前,首先要对冲短期流动性波动影响,而MLF等属于中短期流动性工具,降准释放的资金是银行的自有长期资金,两者置换之后,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更稳定;降准之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更为充裕,防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更强。


  “选择此时降准,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来置换短期资金,有助于稳定市场的流动性预期,为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魏伟说,此次降准,旨在提前防范可能由于政策调整而引发的金融风险。


  提前对冲风险


  去杠杆持续推进的前提下,为做好风险防范提前准备,留足风险处置空间,是央行此次降准的主要逻辑,这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


  “资金紧的不是银行,紧的是企业。但并不是说流动性紧张,央行就会放松。单纯的资金紧张,无非是成本高一点,还是能借到钱。”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问题在于,企业端资金紧张,反过来会影响银行。从目前来看,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有大量不良贷款暴露。如此,银行资金紧张与不良贷款互相加强,将可能形成风险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3月初,原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就曾表示,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信贷资产质量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结构、周期、体制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资产风险,仍然会持续暴露一段时间。


  “银行资金紧张制约投放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资金链断掉,引起的不良贷款和各种违约风险怎么消化,是监管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预计下一步会有措施出来。”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此次降准,除了改善银行的负债结构,也是为去杠杆的风险留足后手。


  平安证券也认为,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的快速回落,已体现出严监管与去杠杆的冲击,一方面非标融资向表内信贷挤出,导致社融增速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紧信用格局下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低,这种情况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腾挪空间,也使得严监管与去杠杆的推进存在隐忧。


  “非标融资回表,让银行的资本承受压力,即便不扩张,仅仅是置换原有业务,银行也会承受资本压力。”魏伟说,从种种迹象来看,下一步可能将有更大力度的去杠杆政策。在此情况下,银行体系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来处置信贷、债券,以及其他表外违约资产。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