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最新资讯>>安徽最靓名片:创新!http://www.idocking.com

最新资讯

安徽最靓名片:创新!

编辑:竹子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发布时间:2019-10-08   浏览次数:1039字体: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实现了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GDP由1952年的2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万亿元,增长1309倍;人均GDP由78元增加到47712元,增长611倍。创新这颗神奇的“种子”,引领着安徽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当年的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今天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一项项“世界第一”展现了安徽创新的“闪光轨迹”。安徽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正是创新迸发的澎湃动力。

下好创新“先手棋”,非新无以为进。70年波澜壮阔,创新是不断递进的旋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安徽是创新创业创造的福地,70年来依靠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用创新做引擎,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更是面向最前沿,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面向高质量,推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面向主战场,推进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大市场”迈进,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按照习总书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安徽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等前沿领域“捷报频传”;在产业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新的“铜墙铁壁”,擦亮“芯屏器合”品牌;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整合协同国内外优质创新力量,形成安徽大体量、大协作创新架构;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编制周转池、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创新探索、激发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70年安徽辉煌成就的最大致敬,就是继续用创新为发展铸魂,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桂运安)

玻璃基板打破垄断

国庆前夕,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在蚌埠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发达国家此前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

当2.2米×2.5米的巨大TFT-LCD玻璃基板披红挂彩呈现在人们眼前时,现场一片欢呼。 “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并且提前一年完成研制任务。从6月18日点火投产到8月26日成功引板,仅用70天,创造了自主生产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国速度’。 ”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建材蚌埠玻璃院院长彭寿说,产品下线后,项目团队将持续开展良率提升、产能爬坡和产品认证工作,待产品批量投放市场后,将满足国内主流面板厂商的应用需求。

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核心部件,也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显示行业按产品尺寸进行划分,一般认为6代线及以下为低世代,8.5代线及以上为高世代,8.5代线可以切割6块55英寸屏,其经济切割的最大屏幕尺寸为55英寸。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显示产业基地,年需8.5代及以上TFT-LCD玻璃基板3.8亿平方米。然而,我国大尺寸液晶显示所需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术,依然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家国外企业控制,严重制约我国显示产业发展。

“关键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需要十数年磨一剑。玻璃要兼具薄型化和强度高的特质。”彭寿表示,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必须对玻璃的配方进行深入研究,项目团队经过上千次配方试验,终于找到了自主产权的配方。(记者汪永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 (资料图片) 记者徐旻昊摄

存储芯片填补空白

国庆长假期间,合肥新桥机场客流持续高峰运行。不少旅客发现,在新桥机场南侧一片空地上,已经拔地而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制造基地。这里正是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 9月21日,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其中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是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9月20日,也就是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当天,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在大会上宣布: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正式投产,其与国际主流动态随机存储芯片(DRAM)同步的10纳米级第一代8Gb DDR4在大会上首度亮相,一期设计产能达每月12万片晶圆,首批芯片今年底将会送到客户手中。

“只有指甲盖大小,看起来并不显眼。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长鑫展区,参观者纷纷前来参观这一刚刚投产的存储芯片。中科大特聘教授陈军宁等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这标志我国在内存芯片领域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拥有了这一关键战略性元器件的自主产能。

DRAM芯片被喻为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数据高速公路”,是集成电路行业单一最大产品,是大国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利器。但DRAM芯片长期被国外少数寡头垄断,成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最应掌握却迟迟无人敢碰的“硬骨头”。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完整技术、工艺和生产运营团队的DRAM项目。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一明表示,长鑫存储的投产,填补了国内DRAM空白,将擦亮合肥“中国IC之都”的品牌。(记者桂运安)

合肥新站高新区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建设工程展厅里,柔性显示屏产品琳琅满目。 记者徐旻昊摄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

韦炜是中国科大附一院CT室副主任,今年是她从医的第20个年头。今昔对比,她感到工作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医院打造安徽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后,审片更加高效、精准、便捷了。

国庆期间,她像往常一样,早晨7点半已经到岗,打开电脑报告工作站,登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开启一天忙碌的审片工作。

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即是该院和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首批人工智能产品。随着韦炜操作,电脑屏幕上,一例44岁男性胸部CT影像导入,系统迅速检出病灶,在影像中以定位方框锁定,一目了然。

“方框锁定的是左肺上叶一个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密度非常淡,不能排除早期肿瘤性病变可能。而肉眼阅片就容易忽略,可能会漏诊。 ”韦炜说,人工智能对病灶密度很小的结节检出能力强,对检出肺部早期病变有很大帮助,早发现就造福了患者。

医学影像的数据量庞大,每位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平均有200幅至300幅图像。 “10年前我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多审核50位患者的影像资料。现在半天就能审核100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韦炜感叹。

“在肺癌和乳腺癌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方面,这一系统可达到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 ”科大讯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自我学习技能、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国际权威评测中全球领先。

3年来,讯飞CT影像辅诊系统已经完成500万张精标CT影像资料的学习,能发现潜在的“漏诊”,提醒医生核查。

以中国科大附一院为中心,依托安徽省影像云,该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全省90家各级医疗机构,实现62万份影像辅助诊断,助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记者夏胜为通讯员朱伟华)

柔性测量巧解难题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托卡马克人造太阳等国家大科学装置,都离不开高端测量仪器的保驾护航。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坐标测量技术与仪器团队负责人于连栋教授及团队成员,提出了一种柔性测量技术,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柔性关节式3D坐标测量仪器并形成多款序列测量仪器系统,巧妙化解了测量死角的难题。

传统正交坐标测量机是制造业的通用测量设备,但始终存在对使用环境要求苛刻、检测成本高昂且设备自身笨重的问题,不利于携带和搬迁,同时由于设备固有的结构特点,导致传统坐标测量机在面对有曲面、内面的物体时无法测量到位,造成测量死角。

记者看到,新型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就像人的手臂一样,可自由翻转、伸屈,进行多角度、长距离测量,最广测量范围可在空间翻转6个自由度、向外延伸4米距离进行测量,完全消除了之前测量死角的问题。它身形小巧,整个设备不足10千克,如果需外出作业,只需简单折叠一下即可随身携带,比如测量大飞机机舱内的专门设备以及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内部的重要部件等。同时,该测量仪器还具有扫描测量功能,可以为文物修复、模具设计提供逆向工程建模和加工支持。

据悉,以往柔性测量核心技术被美国、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在国内要想购买一台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动辄需要花上百万元。合工大研发的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完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大幅度降低仪器成本,现在一台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只需以往不到三成的价格。下一步,团队将在进一步提升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上展开探索。(记者陈婉婉通讯员周慧夏瑞)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新近下线的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 本报记者吴文兵摄

量子科技不断突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潘老师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学子学习! ”中科大博士生方余强表示。

国庆长假期间,位于中科大东区的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超冷原子光晶格研究室内,潘建伟团队成员们仍在忙碌着。 “我们使用激光冷却技术,将热原子冷却到绝对零度左右。温度越低,干扰越少、噪声越低,原子的量子效应就越明显。 ”该研究室博士生郑永光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一条链上让10个原子纠缠起来。由于实验需要使用激光以及对洁净度要求较高,记者走进研究室,需要佩戴好护目镜,然后经过风淋室。 “目前,这一实验的主要难关已经解决了,国庆期间正在测试。”郑永光说。

“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就要努力引领量子科技前沿。 ”潘建伟说。近年来,在中科院、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特别是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支持下,中科大多个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取得很好的进展,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研究也非常有特色。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也有几个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在量子科技领域会慢慢形成集聚效应。

9月20日是中科大校庆日。当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潘建伟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他们与合作者利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进行实验检验,发现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在经过地球引力不同的区域时并未解开纠缠,排除了“引力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预言。潘建伟表示:“‘墨子号’的先进技术促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利用量子光学实验方式,完成了量子理论和引力之间的基础理论验证。 ”(记者桂运安)

超导磁体惊艳亮相

日前,在合肥熔安动力公司巨大的车间里,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庞然大物”: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PF6线圈)竣工交付,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这个外形很像中国古代和氏璧,总重达400吨,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重量的磁体线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超导磁体线圈。不久,它将通过巢湖、长江,经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运送至法国ITER现场。

“PF6线圈位于ITER实验堆超导磁体的底部,是必须首个安装到位的超重要大型线圈大部件,由9个绕制成双饼结构的线圈本体以及一系列支撑附件组成。 ”等离子体所常务副所长宋云涛告诉记者,该线圈绕制所采用的铌钛超导导体长约13.5公里,绕制完成的线圈主体外径约11.2米,呈饼式结构。

PF6线圈储能量是我国EAST装置最大极向场磁体的60倍,它的正常运行将决定是否能够“点亮”等离子体并维持等离子体的稳态“燃烧”,是决定ITER装置运行成败的最重要线圈之一。抚摸着超导磁体线圈的底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十分激动:“成功研制这个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线圈,是中国人的骄傲! ”

6年的线圈研制过程中,PF6线圈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ITER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100%,超导接头性能显著优于ITER技术要求。PF6线圈的成功制造,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壁垒,而且生产设备实现了全国产化,同时还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规范,先后孕育出10余项专项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记者汪永安)

我在电视机前看着亲手焊接的产品从天安门前经过,接受党和国家、人民的检阅,一种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为新中国的“大国重器”而骄傲,为能够参与其中而自豪。今后,我将带着这种自豪感、使命感,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电科38所“大国工匠”李莹

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茶叶科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科技报国使命,努力做出国际一流的茶学科学创新成果,培养高素质的茶学科技人才,为推动我国茶叶科学和茶产业的振兴不懈努力。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照亮

70年来,我国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模式,实现了科技强、经济强到国家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崭新的奋斗姿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以新的科技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

——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副处长徐洲炉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习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令我热血沸腾。从0.3毫米到0.12毫米,过去5年来,我们公司先后5次创造最薄浮法玻璃的中国纪录、1次世界纪录,现在正准备向0.1毫米新的世界纪录发起冲击!

——安徽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负责人姜园涛

祖国真是富起来、强起来了!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刻苦钻研、深入实践,学习文武艺报效祖国,让祖国在未来的地位更加稳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吴雅薇

(安徽日报)